当前位置:星座知识馆>传统文化>戏剧文化>

蒲剧的艺术特色 善于表现英雄史剧

戏剧文化 阅读(1.44W)

蒲剧唱腔高昂,朴实奔放,长于表现慷慨激情、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又善于刻划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蒲剧文化中通过唱腔、曲牌等方面具体了解关于它的艺术特色吧。

善于表现英雄史剧,蒲剧的艺术特色

特技:
  须生多用“四子”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性格。“四子”即胡子(髯口)、翅子(帽翅)、鞭子(马鞭)、梢子(甩发)。前辈艺人对这些特技的运用,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总结出一整套特技运用的口诀。胡子的运用有二十字口诀:“推、掠、掳、弹、捻、捋、吹、揉、挡、端、抹、摊、扬、盖、绕、耍、撂、甩、咬、翻。”

帽翅的运用有四句口诀:“左闪右不动,右闪左即停;上下交并用,前后旋绕行。”

鞭子的运用有二十四字口诀:“上、下、抖、捋、蹁、左、右、斜、跨、翻,坐、掳、回、拉、绊、扑、立、拴、引、卧、扬、攀。”

小旦在表演上多用扇子、手帕、血彩、鞒功,以及“花梆子”小步功的训练和使用。扇子可变六、七十种样式,对表现人物感情颇有帮助。运用上有十六字口诀:“撒、合、弹、扇、抖、颤、抡、翻,抄、回、飞、转,辅、映、手、颠。”

血彩常用以表现人物性格。“花梆子”小步功,早在康熙年间,平阳名角葵娃的“小步”就已驰名。现代旦角演员孙广胜、筱兰香、王秀兰等,在花梆子小步基本功上,总结出一套训练方法:“小腿带大腿,疾行如游水,身稳裙不动,两脚向前滚。”小生多用翎子、帽子、梢子等特技刻画人物。此外,青衣、二花脸、丑角,也都有各自的特技。

脸谱:
  蒲剧的脸谱,构图、色彩、线条简洁朴素,活泼明朗,富有装饰趣味,较恰当地表现了剧中人的形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有的还表现了其出身及重要经历。在用色上,多用红、黑、白(亦称“粉”)、绿、紫、灰、金等,一般规律为红忠、黑直、白奸,绿多用于绿林好汉、草莽英雄,亦用于神、鬼、妖怪,金多用于神仙、妖。在白脸中又有水粉与油粉之分。

丑行的脸谱,大体可分为大三花脸、小三花脸、老三花脸三种,其区别主要按鼻上所画白色面积的大小,形状和底色的不同,以及眼、眉、嘴不同的勾画。用以分别表示正直憨厚、滑稽可爱和奸诈阴险。此外,生、旦中也有少数采用脸谱的。

除脸谱外,生、旦的化装,小旦、正旦画眼描眉,施粉涂胭脂画口红,比较讲究。其他行当如小生、须生只用干黑画眼描眉,脸上、眉心稍擦干红,不施脂粉。建国后有很大改进,已较为细致讲究。

唱腔:
  蒲剧的音乐唱腔属板腔体,腔高板急,慷慨激越。唱腔部分以板式变化为主,另有花腔和杂腔部分。花腔,有十三湾、花腔、二音腔、三倒腔等。这些花腔,除“十三湾”是专戏专用外其他都与慢板、二性腔溶为一体使用,为各种板式的扩展乐句或附加乐句,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腔式。在各种板腔之外,还有不少杂腔,均自其他剧种吸收来。有的单用唢呐伴奏,昆腔则专用笛子伴奏。

善于表现英雄史剧,蒲剧的艺术特色 第2张

蒲剧唱腔,为徵调式,采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起调高,音域宽。建国前通常用的是“二眼调”﹑“梅花调”,现多用G调。因其音域宽广,旋律跳跃性大,腔高板急,起伏跌宕,旋律跳跃幅度大。

有时在一拍内就直接有十四度的跳越。故长於抒发激越凄楚的情绪,具有豪迈奔放的特色。演唱时大小嗓兼用。板式有一板三眼的慢板(四股眼),一板一眼的二性,有板无眼的紧二性;有板无眼的流水与紧打慢唱的紧流水,以及介板﹑滚白﹑倒板等。

一句唱腔,前半节用本音,中间用复音,末尾仍过渡到本音。因而给人以高亢激越之感。伴奏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以板胡为主弦乐器,辅以笛﹑二股弦﹑三弦﹑二胡等。武场有鼓板﹑枣梆﹑马锣﹑铙钹等。

锣鼓经:
  蒲剧锣鼓经,从名称上有六、七十套,但变化后实有一百余种。从速度上可分慢、中、快、散四种类型,用以配合动作,说唱填补,掌握节奏,渲染气氛。运用灵活,如人物紧急上场一般都用,但在传统戏《会孟津》里,四个上场人物因身份、性格不同,所用的[豹子头],长短紧慢,套子结构都不一样。

剧中人物在观看时,用[三翻鹞],但剧情不同,人物不同,它的节奏尺寸就不能雷同。[间板头],可长可短;[七锤子]能灵活缩短、伸展,或拦腰截断,甚至掐头留尾。

曲牌:
  分唢呐曲牌、丝弦曲牌两种。唢呐曲牌西、南两路合起来有一百数十支,丝弦曲牌也不下七十多支。皇帝登殿,朝官坐堂,武将升帐、回营,军伍行进,文臣迎送,饮酒行令,接旨迎亲,灵堂祭奠,洞房花烛,打扫庭堂,拜佛救仙,开打舞剑,备马梳妆等,无一不用牌子曲来渲染。甚至许多伴唱也离不开曲牌来弥补。

伴奏:
  伴奏乐器包括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呼胡笛子二股弦、二胡、三弦、大唢呐与小唢呐。武场主要乐器是鼓板、雌板、梆子、马锣、铙钹、小锣、铰子、堂鼓、战鼓、碰铃、云锣、道锣、木鱼、京锣。

蒲州梆子唱腔以梆子腔为主,另有昆曲、吹腔及民歌小调等。梆子腔属板腔体,有7种基本板式,另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三百多支。蒲州梆子的声腔特征是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长于抒发慷慨激越的情绪。蒲剧音乐长于表现激情。

蒲剧唱腔由于当地人民生活习性和语言、音调关系,其旋律跳跃幅度大(通常有十一度乃至十四度猛跳),起调高(过去用“二眼调”,相当于bB调,直至“梅花调”相当C调。现今多用G或#G调),大小嗓兼用。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长于抒发激跃凄楚的情绪。故蒲州梆子素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著称。

在演唱过程中演员大小嗓兼用,往往出现十度以上或两个八度的跳跃,行腔高亢奔放,富于激情。

伴奏乐队有文、武场之分,文场乐器以板胡为主,辅以笛、二股弦、三弦、二胡等;武场乐器采用鼓板、枣梆、马锣、铙钹等,锣鼓经十分丰富。介绍的是关于它的伦理原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