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星座知识馆>传统文化>城市文化>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河洛大鼓

城市文化 阅读(1.17W)

在古代河南省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大省,洛阳作为千古名都,千年沉淀下来的底蕴自是非常深厚,这也是洛阳人民的自豪,也是中国的自豪,其中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河洛大鼓便是其中一种艺术文化,但是你对河洛大鼓的了解有多少呢?本期洛阳文化为你解析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河南汉族地方曲种之一,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当地人都称河洛大鼓为“说书”,至今在洛阳一带常把“说书唱戏”联在一起。

河洛大鼓的演唱艺术形式有十一种词牌,知名的艺人有段雁、胡南方、李禄、张天倍、程文和、段界平、王小岳等。

2006年5月20日,河洛大鼓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唱书目也多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中、短篇故事。“琴音”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流入民间后,改称“琴书”,其琴也改为扬琴。 据洛阳地方志记载,河洛大鼓形成过程和初创时间为:清末以前,洛阳城乡流传较广的曲艺形式称“琴书”。

约在清末民初,偃师县琴书艺人较集中的段湾村,有段炎等人前往南阳学艺,学会了当地的“鼓儿词”。并与洛阳方言琴书结合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洛阳地方特色的大鼓。河洛大鼓在发展过程中曾有“鼓碰弦”、“大鼓京腔”、“洛阳大鼓”等名称,“河洛大鼓”的名称是在1952年才正式命名的。河洛大鼓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为,主唱者左手打钢板,右手敲击平鼓,另有乐师以坠胡伴奏。演唱风格欢快活泼、气氛热烈,常以“愿书” 的方式,在乡村庭院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