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星座知识馆>命理>姓氏名人>

后世的着名典故“窦融归汉” 窦融

姓氏名人 阅读(2.91W)

解读百家姓窦姓历史名人。窦融,字周公,东汉时期名臣,后世的着名典故“窦融归汉”的主人公。窦家是两汉时期一个大家族。窦姓出处有五种说法,一说出自姒姓,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为氏;一说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窦氏,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

窦融 后世的着名典故“窦融归汉”

窦融(前16年—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新莽末至东汉时期军阀、名臣,新莽末曾从王匡镇压绿林、赤眉,拜波水将军。后归刘玄,为张掖属国都尉。刘玄败,被推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据境自保。

光武帝即位,遂决策归汉,授职凉州牧,从破隗嚣,封安丰侯。而“窦融归汉”也成为后世的着名典故。后入朝,历大司空、将作大将,行卫尉事。晚年因家族子弟放纵不法而遭到责让。

永平五年(62年),窦融去世,年七十八岁,谥号“戴”。

早年征战

窦融的七世祖为窦广国,孝文帝窦后之弟,封为章武侯。窦融高祖父自常山徙于平陵。窦融少孤,王莽时期在强弩将军王俊部下作司马,参与了镇压瞿义、赵明起义,以军功封为建武男。其妹嫁大司空王邑为小妻。全家徙居长安,“出入贵戚,连结闾里豪杰,以任侠为名”。

王莽末年,起义者蜂起。王莽遣太师王匡前往镇压,王匡请窦融为助军,与樊崇战于青、徐一带。

地皇三年(22年),窦融复从王邑征讨刘秀,大败于昆阳,逃回长安。汉兵入关时,经王邑推荐,窦融为波水将军,引兵至新丰,企图堵截起义军西进。

王莽失败后,窦融投降更始军,在大司马赵萌部下为校尉,后被推荐出任巨鹿太守。

据守河西

窦融见更始政权不稳,东方扰乱,不愿出关。他的高祖父曾为张掖太守,从祖父曾为获羌校尉,从弟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对其兄弟说:“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国。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兄弟们都同意他的看法。窦融于是辞巨鹿太守,谋求镇守河西,把家属带了去。在那里,抚结雄杰,怀辑羌众,河西民心向之。

窦融在河西,与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库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结交。“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郡,观时变动。”一致推窦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是时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得知消息,解印绶离去。窦融仍居于属国,领都尉职,而置从事监察五郡。[7]

河西民俗质朴,窦融“政亦宽和”,所以,“上下相亲,晏然富殖”。窦融等练兵马,习战时,明烽燧之惊。防羌人扰乱,击匈奴侵扰。“安定、北地、上郡流民避凶饥者,归之不绝。”东破隗嚣

刘秀称帝后,窦融便想归附,因隔远而未能自通。这时隗嚣虽然采用建武年号,但“外顺人望,内怀异心”,派遣辩士张玄到河西游说,建议各自割据一方。说什么“今豪杰竟逐,雌雄未决,当各据其土字,与陇、蜀合从,高可为六国,下不失尉佗。”窦融召集豪杰与诸郡太守商议,有人认为刘秀受符命,和人事,也有其他说法,“或同或异”。窦融小心谨慎,“遂决策东向”。

建武五年(29年)夏,窦融派长史刘钧奉书献马于东汉。梁统等人都派人随行。这时刘秀也遣使出使河西,争取窦融等共同对付隗嚣、公孙述。双方使者遇于途中,共还洛阳。刘秀见到刘钧等很高兴,赐窦融书,称赞窦融安定河西,远见卓识,并赐黄金二百斤,授其为凉州牧。

窦融接刘秀书,复遣刘钧上书,陈述投顺之意。同时遣弟窦友赴洛阳面陈心迹。窦友行至高平,适值隗嚣叛汉,道路隔绝,驰还河西。窦融遣席封携书间道东行通书。刘秀又赐窦融兄弟书,加以抚慰。

窦融既投顺于汉,乃致书隗嚣,批评他出尔反尔,不识世务,不顾民生,要他深思逆顺之道。隗嚣不理睬。窦融乃与五郡太守共作战备,上书请战。

刘秀对窦融的态度和表现颇为赞赏,并与其拉上外戚关系,说窦融乃文帝窦后家后裔,自己是窦后所生景帝之子定王之后;还说汉兵即将西进,希望窦融“以应期会”。窦融得到诏令,随即与诸郡守率兵入驻金城,进击投顺隗嚣的先零羌封何之众,大破之。只因汉兵未进,窦融乃引还。这时,梁统也与隗嚣断绝关系。

建武七年(31年)秋,隗嚣攻安定。刘秀将兵亲自西征,令窦融等定期相会。因遇大雨,道路阻绝,加之隗嚣已经退兵,乃止军。窦融已至姑臧,得到诏令而罢归。窦融恐刘秀久不出兵,上书向刘秀建议抓紧时机,东西夹击隗嚣,若旷日持久,则易生变故。

刘秀接受窦融的请求,建武八年(32年)夏,发兵征隗嚣。窦融率五郡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辆,与刘秀会于高乎(县)第一(城名)。刘秀举行盛大宴会,待窦融以殊礼。任其弟窦友为奉车都尉,从弟窦士为太中大夫。双方遂一同进军,隗嚣之兵“大溃”,城邑“皆降”。刘秀因功封窦融为安丰侯,食安丰、阳泉、寥、安风四县。封其弟窦友为显亲侯。诸将也得到封赏。封赏完毕,刘秀率众东归,窦融等西还故地。

放远权宠

窦融兄弟并受侯爵,久专西方,惧不自安。多次上书,请求辞职。刘秀诏令挽留。等到陇、蜀已经平定,窦融受诏与五郡太守奏事京师,从者车千余乘,马牛羊被野。窦融到了洛阳,送上凉州牧、张掖属国都尉、安丰侯印绶。刘秀还其安丰侯印绶,以诸侯位引见,“赏赐恩宠,倾动京师”。

建武十三年(37年)四月,刘秀任命窦融为冀州牧,十余日后,又迁为大司空。

窦融自知不是刘秀的旧臣,故小心谨慎,多次辞让爵位,刘秀表示留用。窦融不敢再提请求。

建武二十年(44年),大司徒戴涉因所荐举的人盗金而被下狱,刘秀因三公牵连,才策免窦融的官职。

建武二十一年(45年),窦融加位特进。

建武二十三年(47年),窦融接替阴兴行卫尉事,特进如故,又兼领将作大匠。其弟窦友为城门校尉,兄弟并典禁兵。窦融再次请求辞职回乡,刘秀经常赏赐钱帛,太官也时常送来珍奇膳食。窦友死后,刘秀怜悯窦融年老气衰,派中常侍、中谒者到窦融卧室勉强劝他进酒食。到了这时,窦氏一门贵显,有“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凄凉晚景

永平二年(59年),窦融从兄子窦林因罪下狱死。汉明帝刘庄多次下诏责让窦融,并以西汉窦婴、田蚡的事迹告诫他。窦融惶恐,再次乞骸骨,被诏第养病。一年多以后,窦融上卫尉印绶,刘庄赐养牛、上樽酒。

窦融任职十余年,因其年老,子孙放纵胡为,多有不法。后来,其长子窦穆,依仗权势,胡作非为,矫阴太后诏,令六安侯刘盱去妇,娶其女为妻。

永平五年(62年),刘盱被弃妻家上书告发此事。刘庄大怒,窦穆等免官,家属受株连而归故郡,只留窦融于京师。不久,诏诸窦悉还京师,适逢窦融逝世,终年七十八岁,谥号戴侯,刘庄赠送许多钱财帮助办理丧事。

永平十四年(71年),刘庄封窦勋弟窦嘉为安丰侯,食邑二千户,继奉窦融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