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星座知识馆>命理>百家姓>

杨氏家庙——供奉百位杨氏先贤之所

百家姓 阅读(1.37W)
  解读百家姓杨姓,带你走近供奉百位杨氏先贤之所杨氏家庙。“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的人口比例。
杨氏家庙——供奉百位杨氏先贤之所
  杨氏家庙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滘墘东桥巷头,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据相关史料考证和杨氏后人介绍,杨氏家庙系其祖先杨家辉发动揭阳县内各地宗亲集资,是一处兴建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距今已有103年的历史,祠堂内供奉东汉杨震公、宋代杨绘公等一百多位先贤神位,旧时每逢冬至,来自潮汕及客家地区的杨氏后人纷纷回到祠堂祭祖,十分虔诚。

  宗祠是凝聚汉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杨氏家庙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祠堂坐西向东,是潮汕地区典型的四点金建筑风格。所谓“四点金”是由相对的两个一厅两房构成,上厅上房与下厅下房中间以天井隔开,天井左右两侧有廊屋与上下厅房相连,平面布局是四合院式。

  祠堂正门门楣石刻匾额上书“杨氏家庙”四字,刚劲有力;匾额中间悬挂有五蝠石雕,因“蝠”与“福”同音,五蝠代表五种天赐之福:长寿、富裕、幸福、美德、健康;祠堂原设有两对形态威武的石狮,一对石狮卧立于正门两侧,一对雨狮威立于小广场两侧,文革时期有关部门搬走;正大门立一照壁,照壁上原有麒麟浮雕,寓意吉祥如意,而今已不复存在。

  祠堂内石刻匾额上书“关西遗泽” 四字,古劲苍遒, 体现杨氏根深蒂固的尊奉意识。祠堂主体建筑采用木架结构,由数百根木柱支撑起气势宏伟的屋顶,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住宅平面紧凑,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天井布局灵活,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工艺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建筑物雕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花鸟栩栩如生,其技艺近代罕见,体现了深厚的汉族文化内涵。

  岁月如流,沧海桑田。一百多年过去了,这座精致独特的杨家庙由于年久失修及历史变迁,遭到不同程度的风化和损坏,但其结构完整、雕刻精美,风采犹存,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修缮和保护。杨氏后人已成立“潮汕杨氏家庙修缮筹备小组”,发动广大杨氏乡亲筹集资金,修缮宗祠,他们表示在修复过程中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尽最大的力度恢复它原来的面貌,使之成为揭阳民间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杨震,字伯起,杨氏得姓始祖杼公第35世孙,弘农华阴(今山西省华阴县东南)人,东汉时期着名学者,他五十岁时才开始做官,位至三公(太尉),是颇受世人尊敬的贤者,史书上称其“四世清白,颇有威望”。杨震从小好学,知识渊博,学者称他为“关西孔子杨伯起”,他为官清廉,不贪赃,不受贿,可谓两袖清风,因此,他的家庭经济不富裕,子孙经常食蔬菜,粗茶淡饭,俭朴度日,平时出门也经常步行。

  一些人劝杨震购置家产,杨震不以为然地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杨震做到“无私”因而也“无畏”,曾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言,断然拒绝豪门一百两黄金的巨额贿赂,得到时人称颂。他为人正直清廉,傲视权贵,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多次诣阙上书,陈述政见,揭露时弊,抨击朝政,在朝廷中威望很高。由于他秉性刚烈正直,不为封建社会所容,被人诬陷排挤,后被谴归,忧愤之下饮毒酒而死。

  杨震之子杨秉,最初隐居乡里教书,年四十余才出来做官,他居官清廉,有其父之风,史称他:“自为刺史,二千石(担)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有故旧部下以百万钱相送,他闭门不受,以廉洁称”(《后汉书·杨震列传》附《杨秉传》)。后来杨秉官居太尉,秉公枞举不法太守、刺史等五十余人,皆受重罚。杨秉不喜欢喝酒,夫人早死而不娶,他曾从容地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杨秉之子杨赐,少传家学,以博学为灵帝之师,后来官居太尉,有祖父廉洁之风。杨震的曾孙杨奇、杨彪,清廉有祖风,受到人们称颂。

  不贪赃、不受贿,居官清廉,这就是杨震公的家风。在封建社会里官吏钻营取敛,唯利是图者比比皆是,杨震数代独能博得“清白吏子孙”的称号,为千古所传颂,确实难能可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