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星座知识馆>传统文化>戏剧文化>

涨姿势了! 山东梆子八大名旦介绍

戏剧文化 阅读(2.27W)

就像是京剧中的前四大名旦和后四大名旦一样,在山东梆子戏中,也有着非常出名的梆子八大名旦。那么每个名旦从学习梆子戏到最后的一生,都会是怎样的一种过程,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小编介绍的梆子八大名旦。

山东梆子八大名旦介绍,涨姿势了!

可能感兴趣》》川剧变脸绝活

1、刘桂荣:(1930年11月~1998年)山东梆子着名表演艺术家,山东菏泽人,原山东省梆子剧团演员。幼年学艺,工青衣、花旦。她扮相俊美、做工细腻、韵味醇厚且唱念俱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曾主演过各类剧目百余出,也曾随团多次进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其代表剧目有《墙头记》(饰李氏)、《黄牛分家》(饰大嫂)、《打金枝》(饰公主)、《玉虎坠》(饰王娟娟)、《哭剑》(饰苏妲己)、《五凤岭》(饰吴凤英)、《双枪缘》(饰黄金婵)、《日月图》(饰胡凤莲)、《破洪州》(饰穆桂英)、《春秋配》(饰姜秋莲)、《燕王征北》(饰燕月娘)及《鸳鸯衫》、《万家香》等,她主演的《哭剑》《黄牛分家》《栓娃娃》等剧目,20世纪50年代曾参加山东省第一届、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分别荣获演员一等奖和二等奖。曾担任山东省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

2、姚月芝:(1923年~2006年),山东梆子着名表演艺术家,山东巨野人。幼学河北梆子,后改唱山东梆子,1964年拜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为师。工青衣、花旦和刀马旦,亦擅演老旦,戏路宽广,可塑性强。其嗓音宽亮,吐字清晰,唱腔委婉动听,她独特的颤音独树一帜。她博采众长,善于融合,其山东梆子唱腔融入了京剧、评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兄弟剧种的优秀元素。其代表剧目有《对花枪》《樊梨花》《麻疯女》以及现代戏《红珊瑚》《桥隆飙》等。1956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会演,她饰演《对花枪》中的姜桂枝,荣获演员二等奖。曾任山东省嘉祥县山东梆子剧团业务团长、济宁市人大代表、嘉祥县领导等职。

3、刘桂松:(1940年~),山东梆子着名表演艺术家,山东郓城人,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传承人之一。出身于梨园世家,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戏曲艺术。1953年参加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开始了艺术生涯。工青衣、花旦。18岁即挑大梁演出,曾担任该团团长。《老羊山》是她的代表作,她所塑造的樊梨花,切合人物实际,形象生动逼真。特别是其中的大段唱腔,吐字清晰,行腔自如,音色柔美,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采用了断音、颤音、滑音等演唱技巧,使唱腔更加清新优美,常常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除《老羊山》之外,她的代表剧目还有《天赐禄》、《贺后骂殿》、《反西唐》、《三省庄》等。曾担任巨野县领导。

山东梆子八大名旦介绍,涨姿势了! 第2张

可能感兴趣》》昆曲长生殿全本唱词

4、孟玉琴:(1932年~2008年)山东梆子着名表演艺术家。幼年学艺,工青衣、花旦。1948年参加济宁胜利剧社(团),1959年随团调临沂地区山东梆子剧团。其所演剧目甚多,以唱工戏为长。其代表剧目有《樊梨花征西》、《五女兴唐》、《对花枪》、《三省庄》等。1956年,以《栓娃娃》一剧参加山东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获二等奖。曾任临沂市的委员。

5、郝瑞芝:(1937年~)山东梆子着名表演艺术家,河南开封人。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传承人之一,原泰安山东梆子剧团团长,现任名誉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幼年学戏,工青衣、花旦。其代表剧目有《春香传》、《盘夫索夫》、《桃花庵》、《挂帅》、《游春》、《画皮》、《丰收之后》《红嫂》等。她唱腔音色优美,行腔委婉,以声传情,唱念俱佳。1956年,参加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

6、李玉苓:(1937年~1994年11月)山东梆子着名表演艺术家,山东济宁人。幼年学艺,工青衣、花旦、刀马旦。她唱腔音色纯正,发音洒脱自如,委婉动听,高亢明亮,且善于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安排唱腔。她主演的《三省庄》中黑景芝的一段慢板戏--《夸将》的,集中体现了山东梆子的精华,异常精彩。1960年参加山东省文艺界群英会文艺汇演,获演员表演二等奖。主要代表剧目:《女中魁》、《白蛇传》、《三省庄》等。曾任嘉祥山东梆子剧团团长、书记,嘉祥人大代表。1988年被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7、开凤芹:(1938年~)山东梆子着名表演艺术家,山东巨野人。主工青衣、花旦。1949年入济宁胜利剧团。她嗓音柔美动听,行腔自如流畅,表演细腻传神。其代表作《燕英买母》、《三回头》、《春香传》、《玉虎坠》、《泪洒相思地》、《王宝钏》、《血手印》等。

8、尹爱菊:(1947年~)山东梆子着名表演艺术家,山东金乡人。原曲阜山东梆子剧团演员。主工老旦。她的嗓音洪亮,唱腔委婉。代表作有《对花枪》、《杨家将》、《山花向阳》、《沙滩上的白杨》、《闯王剑》等。1988年戏曲演唱大奖赛获特别奖。其主演的《闯王剑》已由山东电视台拍成电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