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星座知识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个个都是奇才 民国十大奇女子

民族文化 阅读(1.96W)

“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狼籍的黑白的瓜子壳。——张爱玲”
  >自古以来都不缺有才的人,但是要数有才并被世人熟知的女人并不多。那么,接下来小编带大家来民族文化数数民国十大奇女子都有谁?

民国十大奇女子,个个都是奇才

1、孟小冬

在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问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她。她的名字只有在那些关于《梅兰芳》或者《杜月笙》的传记中偶尔出现。但现在,通过陈凯歌的那部电影,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开始注意到这个闪耀着奇异光辉的名字。她的绝世唱腔,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她的真性情与绝世的美貌,让她注定为世人所注目。她是梨园的“冬皇”,她就是绝世名伶——孟小冬!

孟小冬(1907—1977),女,北平宛平(今北京)人,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是京剧着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台湾去世。

基本信息
  中文名:孟小冬
  别名:孟令晖、冬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逝世日期:1977年
  职业:京剧演员
  代表作品: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盗宗卷、击鼓骂曹、乌盆记、空城计等
  主要成就:游龙戏凤

民国十大奇女子,个个都是奇才 第2张

2、赵一荻

如果说,20世纪除了战争之外还曾留下玫瑰的话,那么,“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赵一荻无疑是其中最绚丽的一对。很多女人都会爱上张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几十年寂寞幽禁生涯的,只有赵四小姐。张学良与赵一荻延续70多年的真挚爱情,堪称中国20世纪的爱情神话。如果不遇到张学良,赵一荻会有一个什么样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没有赵一荻始终陪伴左右、相濡以沫,张学良将怎样度过那孤寂的软禁岁月?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事实是他们相遇了,相识了,相爱了,共同走过了漫长的人生岁月。

赵一荻(1912.5.28—2000.6.22),又名绮霞,乳名香笙,出生在香港,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家人亲昵地称她为赵四。其父赵庆华(字燧山),浙江兰溪人,在北洋政府时代,官至交通部次长(副领导)。赵一荻幼年随父移居北京,就读于京城教会学校。其父被免职后,避居于天津租界。

张学良第二任妻子,人称赵四小姐。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在台湾幽居时期,出版有《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毅荻见证集》等着作。

基本信息
  中文名:赵一荻
  外文名:EDITH
  别名:香笙、绮霞、赵四小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12年5月28日  逝世日期:2000年6月22日
  职业:作家,少帅秘书
  主要成就:一生追随少帅,着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毅荻见证集》
  籍贯:浙江兰溪
  父亲:赵庆华
  夫君张学良:儿子张闾琳

外界评价
  张学良是一个民族主义、英雄情结兼备的人,优渥的成长环境让他对外国文化的求知欲望甚浓,而赵四从小生活在繁华闹市——天津,租界文化对她的影响也不小。不失民族气节,能够接受新鲜的思想文明,表现在了他们对待历史事件的态度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心如止水,不闻窗外之事,尽管世事总是无奈,他们却始终洋溢着对人情的豁达和对爱的忠贞。相伴70余载,毫无悔言,有的只是赵四小姐在《新生命》一文中写道的“为什么才肯舍己?只有为了爱,才肯舍己。世人为了爱自己的国家和为他们所爱的人,才肯舍去他们的性命”和张学良用他那浓重的东北口音讲过的“这是我的姑娘”。

好的爱情能留存于记忆,刻骨的爱情能灌注于建筑,时间越久,越值得回味。有了情感的衬托,建筑便不再是一般的建筑,它已经是人们思古怀旧的历史载体,阅读这些“凝固的历史”,可以唤起人们的很多思考,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百年之后的力量仍在延续。

民国十大奇女子,个个都是奇才 第3张

3、唐瑛

六十年前的上海百乐门舞厅(Paramount),号称“远东第一乐府”。而有一个曼妙女子时常来此跳舞、消闲、挥洒青春,她就是唐瑛。当时,在交际场上风头最足的她与陆小曼被并称为“南唐北陆”。但现在,陆小曼因诗人徐志摩而被人熟知,而唐瑛的面目渐渐隐匿于浮世风霜。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唐瑛虽美,但毕竟没有轰动性太强的婚姻史。

唐瑛(1910—1986),民国名媛,其父唐乃安曾留学德国,是沪上名医。其兄唐腴胪是国民政府财政领导宋子文的机要秘书。

唐瑛多才多艺,嗓音甜美,身材苗条,衣着前卫。她毕业于上海教会贵族学校中西女塾。中英文兼优,能唱昆曲,还会演戏,曾主演过《少奶奶的扇子》,1935年秋,唐瑛在卡尔等大剧院用英语演出整部《王宝钏》。唐瑛花信年华嫁给了沪上豪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婚后夫妻性格不合,于1937年离异。不久之后,嫁给北洋政府熊希龄家的七公子做少奶奶。1948年唐瑛去了香港,后来移民去了美国。1986年在美国纽约病逝。

基本信息
  中文名:唐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0年
  逝世日期:1986年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中西女塾
  代表作品:《王宝钏》

个人经历
  唐瑛出生于1910年,她的父亲唐乃安是清政府获得庚子赔款资助的首批留洋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留洋的西医。回国后在北洋舰队做医生,后在上海开私人诊所,专给当时的上海大家族看病,因此唐家的家境自是富足。

其兄唐腴胪是国民政府财政领导宋子文最信任的秘书。1931年7月23日,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遭王亚樵派遣刺客暗杀,由于宋子文和唐腴胪同穿白色西装,刺客认错了对象,误杀了宋子文身边的唐腴胪。宋子文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他对唐家人自然是感恩戴德,除厚赠抚恤之外,对唐家人一直很照顾。

唐瑛多才多艺,嗓音甜美,身材苗条,与她自小严格的家教分不开,除过学舞蹈、英文、戏曲之外,穿衣考究而前卫。选用CHANEL NO5香水、CHANEL香水袋、FERREGAMO皮鞋、CELINE衣服和LV手袋。吃东西亦非常讲究,每一顿都会按照合理的营养要求进行搭配,甚至会精细到几点吃早餐,何时用下午茶,晚饭几点开始。

唐瑛毕业于上海教会贵族学校——中西女塾,也就是张爱玲就读过的圣玛利亚女校前身。中英文兼优,能唱昆曲,还会演戏,曾主演过《少奶奶的扇子》,1935年秋,唐瑛在卡尔等大剧院用英语演出整部《王宝钏》。并与陆小曼一起并称为“南唐北陆”。

唐瑛花样年华嫁给了沪上豪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婚后夫妻性格不合,于1937年离异。不久之后,嫁给北洋政府熊希龄家的七公子做少奶奶。1948年,唐瑛去了香港,后来移民去了美国。

民国十大奇女子,个个都是奇才 第4张

4、陆小曼

如果说“南唐北陆”中的唐瑛是男人心中的朱砂痣,那么陆小曼便是那床前的一抹明月光。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不是玫瑰,却比玫瑰美艳动人,她是一汪碧海,澄净透明却又深广难测。她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兴风作浪,她可以挑起所有男性潜藏的热情与欲望。

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着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基本信息
  中文名:陆小曼
  别名:陆眉,别名小眉、小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3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1965年4月3日
  职业作家、画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北京圣心学堂
  代表作品:《哭摩》、《遗文编就答君心》等散文;日记《爱眉小札》
  籍贯:江苏常州

人物评价
  “陆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郁达夫评)

“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胡适评)

“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徐志摩评)

民国十大奇女子,个个都是奇才 第5张

5、凌叔华

如今,知道凌叔华其名其人的并不多了,但她却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之一。凌叔华学养丰厚、文才画禀皆长。在写文作画与处世待人上,凌叔华都以平和、温婉、淡雅着称。她用女性特有宽厚与温润看世界,也用这样的心态对待她周围的人们。

凌叔华,生于文化古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是其父第四位夫人所生,姊妹四人,排行第三,在家里排行第十。古城的灿烂文化和环境启迪了她的天资才华,影响了她的爱好和生活。后在文学创作和绘画方面都有优异的成就。

基本信息
  中文名:凌叔华
  别名:凌瑞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番禺县
  出生日期:1900.3.25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
  代表作品:《女儿身世太凄凉》、《酒后》
  笔名:叔华、瑞唐、瑞棠、SUHOA、素心

人物评价
  老作家的评价
  凌叔华是一位气质娴雅、温柔、慈祥、谦逊、坦率而又热情的人,一些早年接触她较多的老作家,常谈起她的性格和为人。1967年,苏雪林在《其文其人凌叔华》一文里说:“叔华固容貌清秀,难得的她居然'驻颜有术'。步入中年以后,当然免不了发胖,然而她还是那么好看。……叔华的眼睛很清澈,但她同人说话时,眼光常带着一点'迷离',一点儿'恍惚',总在深思着什么问题,心不在焉似的,我顶爱她这个神气,常戏说她是一个生活于梦幻的诗人。”

民国十大奇女子,个个都是奇才 第6张

6、林徽因

林徽因曾为徐志摩写诗,说他是人间的四月天。事实上,在当世男人的心中,她才是他们的四月天。她的美貌、她的才情以及她惹人怜惜的小性情,这一切都让人心动不已。林徽因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却也有普通性情的女子,三个杰出而优秀的男子成全了她的美丽。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着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着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基本信息
  中文名:林徽因
  外文名:Phyllis:Lin
  别名:原名林徽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04年6月10日
  逝世日期:1955年4月1日
  职业:建筑学家、作家、诗人
  毕业院校:美国宾州大学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参与国徽设计
  主要成就:改造传统景泰蓝
  保护奈良古建
  代表作品:《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谁爱这不息的变幻》、《深夜里听到乐声》等
  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州)
  贡献方向:建筑,文学
  丈夫:梁思成
  祖父:林孝恂
  父亲:林长民
  叔叔:林觉民

民国十大奇女子,个个都是奇才 第7张

7、张爱玲

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对于传奇,张爱玲有自己的说法:“书名则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其实,传奇无需寻找,张爱玲便是。她的一生坎坷曲折,犹如一卷长篇传奇,而她的文字也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读者的心头。

张爱玲(1920.9.30—1995.9.8),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着,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着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基本信息
  中文名:张爱玲
  外文名:Eileen:Chang
  别名:张煐(原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静安区
  出生日期:1920年9月30日
  逝世日期:1995年9月8日
  职业作家: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皆辍学)
  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等
  血型:O型
  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
  笔名:梁京
  祖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人物评价
  1961年,夏志清在其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作者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影响深远,尤其对张爱玲倍加推崇。张爱玲一直被认为是通俗小说家,在批评家眼里她“不登大雅之堂”,但夏志清在小说史中给予张爱玲的篇幅比鲁迅的还要多上一倍,他甚至认为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凤凰网)

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学,直接从《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当代着名作家白先勇)

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所以,认识的结果就是,将张爱玲从小说中攫出来,然后再还给小说。(中国当代着名女作家王安忆)

民国十大奇女子,个个都是奇才 第8张

8、王映霞

没有郁达夫,就没有王映霞。王映霞一生的是非功过,都和那位文学才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幸福是因为郁达夫,不幸也是因为郁达夫。这么说或许有点偏执,但事实的确如此。王映霞与郁达夫的传奇恋情,在民国时期已被传为佳话,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中最着名的情事”,但这段才子与江南美人的轰烈爱情却最终以悲剧草草谢幕。

王映霞(1908—2000),浙江杭州人,当年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王映霞一生中的两次婚事都轰动全城。1928年2月,她与郁达夫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举行婚礼,那一年,她20岁,郁达夫32岁。多年后因王映霞与军统局长戴笠有染而导致离婚。

1942年4月4日,王映霞又与钟贤道在重庆举行盛大的结婚典礼。王映霞晚年回忆:“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王映霞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2000年

民国十大奇女子,个个都是奇才 第9张

9、殷明珠

自小就容貌出众、洋气十足的殷明珠,被中学同学们称为“FF(following fashion)小姐”,意为紧跟时髦的女士。从此以后,“FF女士”成为殷明珠的代名词,并且闻名上海。后来,这位时髦洋气的美人又成为上海滩女明星第一人,改变了当时电影多男扮女装的局面,中国电影也由此开始了由女性担任女主角的历史。

殷明珠(1904-1989)苏州吴江黎里人(今苏州市吴江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上海的着名影星,1921年,殷明珠应但杜宇之邀,在《海誓》中扮演少女福珠,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名副其实的女主角。以后她还拍摄了《传家宝》、《还金记》、《盘丝洞》、《媚眼侠》、《东方夜谭》等十几部影片,以俏丽明艳的容貌而名扬一时,开青春派偶像之先河。

1935年,殷明珠在主演了《桃花梦》一片后即退出影坛,以后一直定居香港,于1989年在香港去世,享年85岁。代表作品有《海誓》、《阎瑞生》等。她与丈夫但杜宇一起,为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

基本信息
  中文名:殷明珠
  别名:殷尚贤
  国籍:中国
  出生地:苏州吴江黎里镇
  出生日期:1904
  逝世日期:1989
  职业:电影演员
  毕业院校:上海中西英文女校
  代表作品:《海誓》,《阎瑞生》
  主要成就:我国第一代女影星
  开中国电影青春派偶像之先河
  丈夫:但杜宇
  女儿:但茱迪

人物贡献
  《海誓》在上海轰动了整个影坛,黎里的家乡父老闻讯振奋不已。黎里是个建于南宋时期的古镇,文化积淀深厚。清代中期排定了“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姓。其中蒯姓,自明至清先后建有三条弄堂——老蒯家弄、南蒯家弄和新蒯家弄。新蒯家弄是后起之秀,第三厅正厅“树滋堂”,厅堂宏敞,音响效果特别好,是镇上着名的书场。

听说殷明珠担纲主演的《海誓》蜚声海内外,蒯厅主人当即赶赴上海,找到明珠,说明来意,希望《海誓》能够到黎里蒯厅去放映,让家乡父老一饱眼福。明珠一口答应。哪知《海誓》到蒯厅放映的消息一传开,四乡八村、周边市镇的观众接连不断地拥来,盛况空前。

原定放映三场,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本来只能晚上放映,为增加场次,蒯厅四周围上厚厚的黑色窗帘,白天加映;原打算下午加映两场,后来干脆从早晨开始,一场映完再接一场,周而复始。就这样整整连放了一个星期,才勉强结束。家乡父老好评如潮,大家都为黎里出了电影明星而高兴。

从此以后,黎里古镇开了放映电影之风,只要有新影片问世,黎里镇总会千方百计弄来放映。明珠知道乡亲们爱看电影,凡是她后来拍成的影片,以及上海滩新上映的片子,她都让家乡父老一睹为快。这一来,使本来不算闭塞的古镇,更与上海这样的开放城市拉近了距离。

民国十大奇女子,个个都是奇才 第10张

10、孙用蕃

民国期间,上海滩有两个很出名的七小姐,一个是孙宝琦的七小姐孙用蕃,她就是张爱玲的后母;而另一个七小姐就是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闻名整个上海滩的盛爱颐。盛爱颐以“盛七”闻名,她在与宋子文的恩恩怨怨中尽展个性,在中国第一桩女权案中大显风采。这样一个出生在盛世豪门的女子,竟然还拥有着如此大气勇敢的性情,这不得不算是旧上海的一个传奇。

她的祖父是清光绪皇帝的老师,才学可见一斑;父亲孙宝琦曾两次任北洋军阀时期的国务领导。孙宝琦一生娶了一妻四妾,生有8子16女,孙用蕃排在第七。在这种子女众多的大家庭中,孙用蕃的美貌和才华做不到人中龙凤,因而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尴尬。而她年轻时,据说因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受到打击,从此遁入烟门,与烟榻终日为伍。为了维持家门的繁盛荣昌,孙宝琦的策略沿袭了古代豪门望族的一贯做法——联姻:

长女:孙用慧,嫁盛恩颐(盛宣怀的第四子)

次女:孙用智,嫁载伦(庆亲王奕匡的第五子)

三女:嫁大学士王文韶之孙

四女:孙用履,嫁入大臣宝熙家

五女:嫁袁克齐(袁世凯的第七子)

七女:孙用藩,嫁张廷重(张佩纶之子,李鸿章的外孙),成为张爱玲的继母

八女:嫁天津国华银行经理崔氏

三子:孙雷生,娶冯家贤(冯国璋之女)

四子:孙用岱(蔚青),娶盛范颐(盛宣怀的亲侄女)

侄子:姓名未详,娶袁箓祯(袁世凯的第六女)

民国的豪门望族大半都成了孙宝琦的亲家,这个家族的关系网就如参天大树的树根一样错综复杂,脉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