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星座知识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民族文化 阅读(1.12W)

现在常见的一些植物,已经是非常广泛能看到的一些了。而那些慢慢在消失的植物科,却慢慢的不再被人想起,本期城市文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如果你还能看到它们,请好好善待他们。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一、猕猴桃科
  猕猴桃科,茶亚目的一科,有猕猴桃属、藤山柳属、水东哥属、毒药树属等。中国4属均产,有96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大多数果实可以食用,比如猕猴桃。
  全球4属370余种,主产热带和亚洲热带及美洲热带,少数散布于亚洲温带和大洋洲。我国4属全产,共计96种以上;主产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西南地区。
  本科植物的经济价值以猕猴桃属为最大,主要是以含维生素很丰富的果实及其甜酸适口和特异的风味见着。
  乔木、灌木或藤本,常绿、落叶或半落叶;毛被发达,多样。叶为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序腋生,聚伞式或总状式,或简化至1花单生。花两性或雌雄异株,辐射对称;萼片5片,稀2-3片,覆瓦状排列,稀镊合状排列;花瓣5片或更多,覆瓦状排列,分离或基部合生;雄蕊10(-13),分2轮排列,或无数,木作轮列式排列,花药背部着生,纵缝开裂或顶孔开裂;心皮无数或少至3枚,子房多室或3室,花柱分离或合生为一体,胚珠每室无数或少数,中轴胎座。果为浆果或蒴果;种子每室无数至1颗,具肉质假种皮,胚乳丰富。
  本科在亲缘上接近五桠果科Dilleni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而又与前者更近。其中的水东哥属Saurauia有些学者主张另立一科称水东哥科Saurauiaceae,毒药树属Sladenia的归隶更不一致,曾被不同的学者置于另3个不同的科即山茶科、锡叶藤科和亚麻科等科中;近年则有人主张自立一科名为毒药树科Sladeniaceae的。
  猕猴桃科曾被置于山茶科(Theaceae)、五桠果科(Dilleniaceae)中,后来J。哈钦森提出成立一个独立的科。其亲缘关系无疑与五桠果科、山茶科等相近。并与它们一起,共同置于侧膜胎座目(Parietales)茶亚目(Theineae)中。
  本科大多数种的果实可食,如着名的猕猴桃,就是由中国特产的中华猕猴桃培育而成,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糖类,每100克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300毫克,比柑橘还要高,可作维生素的原料;含糖总量为9.0~10.2%。有些种的根、藤和叶入药,有清热利尿、散瘀止血的作用;茎皮及髓含胶质,可作造纸胶料;花芳香,可提取香料。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第2张

二、八角枫科
  八角枫科,双子叶植物纲的1科。花瓣线形﹐开花时花瓣的上段常反卷﹐香味很浓。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西藏等地。中医认为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长江以南于2-3月播种,黄河以北在4-5月播种,按行距30cm开浅沟条播,第1hm2用种量75-90kg,播后覆土1cm或用草木灰覆盖,出苗后逐次间苗,保持株距7-10cm。当苗高80-90cm时,可出圃移栽,于冬季落叶后或春季萌发前起苗,带土定植,行株距2.5m×2m。分株繁殖:在冬季或春季挖取老树的分蘖苗栽种。
  移栽后,应结合中耕除草,施厩肥和化学肥料。冬了剪去下垂枝和过密枝条。
  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西藏等地。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河南、湖北等地。
  1:《本草从新》:八角金盘,其气猛悍,能开通壅塞,痛淋(‘淋’一作‘麻’)立止,虚人慎之。树高二、三尺,叶如臭梧桐而八角,秋开白花细簇。治麻痹风毒,打扑瘀血停积。
  2:《草木便方》:散风。治湿滞腰膝筋骨中及痰结瘀凝,腹胀满,跌扑血积。
  3:《纲目拾遗》:木八角,木高二、三尺,叶如木芙蓉,八角有芒,其叶近蒂处有红色者佳。八角金盘有草木二种,木本者,其叶尖角仰起,如盘之状,叶背色黄,故曰金盘。草本者,叶尖角不仰,叶背不黄,微有分别。此药性热力猛,有毒,咀之味麻,虽壮实人亦宜少用,眼药后,忌鱼腥、猪、羊、牛、马等肉,犯之令人癫狂,惟白莱菔可解,入药用近根皮,酒煎服,取汗即愈。力弱者,发战作吐,病亦愈。《分类草药性》:治腰痛,去风湿麻木,止吐血,兼治疟疾,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4:《南宁市药物志》:外洗虚寒浮肿。
  5:《贵阳民间药草》:八角枫,根名白金条,须根名白龙须。白龙须每次不能超过一钱,白金条每次不能超过二钱。如多用中毒,用萝卜子(二两)煎水服能解。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第3张

三、夹竹桃科
  夹竹桃科Apocynaceae约250属,2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在温带地区。我国产46属,176种,33变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省等沿海岛屿,少数分布于北部及西北部。

乔木,直立灌木或木质藤木,也有多年生草本;具乳汁或水液;无刺,稀有刺。单叶对生、轮生,稀互生,全缘,稀有细齿;羽状脉;通常无托叶或退化成腺体,稀有假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多杂组成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裂片5枚,稀4枚,基部合生成筒状或钟状,裂片通常为双盖覆瓦状排列,基部内面通常有腺体;花冠合瓣,高脚碟状、漏斗状、坛状、钟状、盆状稀辐状,裂片5枚,稀4枚,覆瓦状排列,其基部边缘向左或向右覆盖,稀镊合状排列,花冠喉部通常有副花冠或鳞片或膜质或毛状附属体;雄蕊5枚,着生在花冠筒上或花冠喉部,内藏或伸出,花丝分离,花药长圆形或箭头状,2室,分离或互相粘合并贴生在柱头上;花粉颗粒状;花盘环状、杯状或成舌状,稀无花盘;子房上位,稀半下位,1-2室,或为2枚离生或合生心皮所组成;花柱1枚,基部合生或裂开;柱头通常环状、头状或棍棒状,顶端通常2裂;胚珠1至多颗,着生于腹面的侧膜胎座上。果为浆果、核果、蒴果或蓇葖;种子通常一端被毛,稀两端被毛或仅有膜翅或毛翅均缺,通常有胚乳及直胚。

本科只有毛药藤属SindechitesOliv。,乐东藤属ChunechitesTsiang,富宁藤属ParepigynumTsiangetP。T。Li为我国特有属,其余各属均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有联系,其中分布亚洲的有37个属占82%,非洲6个属,美洲7个属,欧洲3个属。在国内分布中心是在华南及西南地区,约占95%。分布最广的属为络石属TrachelospermumLem。分布有21个省区以上。云南分布有35属,占76%以上,其次是广东有34属、广西28属、台湾24属,越往北则分布越少,分布范围北纬18-45°,东经80-130°。

夹竹桃科植物一般有毒,尤以种子和乳汁毒性最烈,如羊角拗属(StrophanthusDC。)、海杧果属(CerberaLinn。)、黄花夹竹桃属(ThevetiaLina。)、夹竹桃属(NeriumLinn。)等。含有多种类型的生物碱,如羊角拗精(Strophanthilin),黄花夹竹桃甙(Thevetin),黄花夹竹桃次甙(Peruvoiside,Neriifolin),夹竹桃甙(Neriocorin,Neriin,Oleanderin),萝芙木碱(Reserpine,Serpentine),长春花碱(Catharanthine),海杧果碱(Cerberin),软枝黄蝉甙(Hydragogue),止泻木碱(Holarrhenin)等。为重要的药物原料,可治疗多种病症,如高血压、风湿痛、淋巴结核、伤寒等,并具有强心作用。农业上用于杀虫防治。有些植物含有胶乳,如花皮胶藤属,杜仲藤属,鹿角藤属等,为一种野生橡胶植物,可提制一般日用橡胶制品。此外,还有优良的纤维植物,如罗布麻属(ApocynumLien。)和白麻属(PoacynumBaill。)等,其茎皮纤维坚韧,是纺织、造纸及国防工业重要原料。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第4张

四、五加科
  五加科(Araliaceae),双子叶植物,为灌木或乔木,也有相当数量的攀缘植物和少数草本。全世界约80属,900多种,广布于两半球的温带地和热带地,中国有共22属,160种,其中有一些种类可入药,供建筑用木材,制作家具、枕木和火柴棍,有些种类可供庭园观赏用。
  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稀多年生草本,有刺或无刺。
  叶互生,稀轮生,单叶、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托叶通常与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稀无托叶。
  花整齐,两性或杂性,稀单性异株,聚生为伞形花序、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通常再组成圆锥状复花序;苞片宿存或早落;小苞片不显着;花梗无关节或有关节;萼筒与子房合生,边缘波状或有萼齿;花瓣5-10,在花芽中镊合状排列或覆瓦状排列,通常离生,稀合生成帽状体;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互生,有时为花瓣的两倍,或无定数,着生于花盘边缘;花丝线形或舌状;花药长圆形或卵形,丁字状着生;子房下位,2-15室,稀1室或多室至无定数;花柱与子房室同数,离生;或下部合生上部离生,或全部合生成柱状,稀无花柱而柱头直接生于子房上;花盘上位,肉质,扁圆锥形或环形;胚珠倒生,单个悬垂于子房室的顶端。
  果实为浆果或核果,外果皮通常肉质,内果皮骨质、膜质、或肉质而与外果皮不易区别。
  种子通常侧扁,胚乳匀一或嚼烂状。
  本科花各部数目由多而无定数进化至稳定的五基数而子房2室;花柱由无花柱进化至有花柱,由多数进化至二数,由离生进化至部分合生或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由两性进化至杂性或单性异株;花梗由无关节进化至有关节;花序由总状进化至伞形或头状;胚乳由匀一进化至嚼烂状:叶由单叶不同程度的分裂进化至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植物体由乔木、灌木进化至藤本或多年生草本。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第5张

五、马兜铃科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是被子植物门马兜铃目下的一个科,该科多属草质或木质藤本、灌木或多年生草本,较少物种为乔木。该科共有2亚科4族12属约6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科模式属是马兜铃属(AristolochiaL。)。该科主要特点是:根、茎和叶常有油细胞;花粉粒无萌发孔,稀单槽,表面网状或负网状,粗糙或具颗粒状突起。
  草质或木质藤本、灌木或多年生草本,稀乔木;根、茎和叶常有油细胞。单叶、互生,具柄,叶片全缘或3-5裂,基部常心形,无托叶。
  花两性,有花梗,单生、簇生或排成总状、聚伞状或伞房花序,顶生、腋生或生于老茎上,花色通常艳丽而有腐肉臭味;花被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瓣状,1轮,稀2轮,花被管钟状、瓶状、管状、球状或其他形状;檐部圆盘状、壶状或圆柱状,具整齐或不整齐3裂,或为向一侧延伸成1-2舌片,裂片镊合状排列;雄蕊6至多数,1或2轮;花丝短,离生或与花柱、药隔合生成合蕊柱;花药2室,平行,外向纵裂;子房下位,稀半下位或上位,4-6室或为不完全的子房室,稀心皮离生或仅基部合生;花柱短而粗厚,离生或合生而顶端3-6裂;胚珠每室多颗,倒生,常1-2行叠置,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内侵。
  朔果蓇葖果状、长角果状或为浆果状;种子多数,常藏于内果皮中,通常长圆状倒卵形、倒圆锥形、椭圆形、钝三棱形,扁平或背面凸而腹面凹入,种皮脆骨质或稍坚硬,平滑、具皱纹或疣状突起,种脊海绵状增厚或翅状,胚乳丰富,胚小。
  染色体基数=6,7,12。花无蜜腺,以艳丽色彩和散发腐臭气味引诱小蝇采粉;雌蕊先成熟,授粉前花被上举而檐部张开成宽大的口,小蝇易进入管内,授粉后柱头和管口硬毛萎缩,才露出开裂花药使小蝇带着花粉而去,然后花梗下弯使花下垂而管口闭合。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第6张

六、萝藦科
  萝藦科(学名:Asclepiadaceae)双子叶植物纲多年生草本、藤本或攀缘灌木。极少为直立灌木或乔木。多具乳汁,大多为多肉植物,其中有许多种类拥有奇特的花形和美丽多姿的肉质枝叶,观赏价值极高,近年来,园林绿化事业的迅速发展,给阴生肉质、多架植物带来了发展契机,逐渐被人们关注,栽作观赏和药用,萝荜科作为“多装多肉植物”的重要一员,值得给予更多关注;

全科缺乏共同的解剖构造,多具单细胞毛,茎的维管束双韧,乳管无隔,与夹竹桃科相同。花粉器匙形,内有四合花粉,或花粉团聚成2个或4个蜡状花粉块,花粉块长度为300~1130微米,宽度为85~770微米,边缘是1层软韧的薄膜,内面花粉粒为多角形,无萌发孔,表面近于光滑,没有清楚雕纹。虫媒传粉,当昆虫采蜜时,花粉器的着粉腺或粘盘粘于昆虫的脚上或头部,在昆虫离开时,将整个花粉器带走,停留在另一朵花时,花粉器与柱头相粘,柱头分泌出氨基酸逐渐将花粉块的胶膜溶化而使花粉散出于柱头上,以达到异花授粉作用。染色体基数x=9~12。

形态学特征:多年生草质藤本,长达8m,具乳汁;茎圆柱状,下部木质化,上部较柔韧,表面淡绿色,有纵条纹,幼时密被短柔毛,老时被毛脱落。叶膜质,卵状心形,长5-12cm,宽4-7cm,顶端短渐尖,基部心形,叶耳园,长1-2cm,两叶耳展开或紧接,叶面绿色,叶背粉绿色,两面无毛,或幼时被微毛,老时被毛脱落;侧脉每边10-12条,在叶背略明显;叶柄长,长3-6cm,顶端具丛生腺体。总状式聚伞花序腋生或腋外生,具长总花梗;总花梗长6-12cm,被短柔毛;花梗长8mm,被短柔毛,着花通常13-15朵;小荀片膜质,披针形,长3mm,顶端渐尖;花蕾圆锥状,顶端尖;花萼裂片披针形,长5-7mm,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红色斑纹,近辖状,花冠筒短,花冠裂片披针形,张开,顶端反折,基部向左覆盖,内面被柔毛;副花冠环状,着生于合兹冠上,短5裂,裂片究状;雄森连生成圆锥状,并包围雌蓉在其中,花药顶端具白色膜片;花粉块卵圆形,下垂;子房无毛,柱头延伸成1长样,顶端2裂。朞葵叉生,纺■形,平滑无毛,长8-9cm,直径2cm,顶端急尖,基部膨大;种子扁平,卵圆形,长5mm,宽3mm,有膜质边缘,褐色,顶端具白色绢质钟毛;种毛长1.5cm。花期7-8月,果期9-12月。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第7张

七、蹄盖蕨科
  草本、灌木或少有乔木。叶互生、下部对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对生、或轮生,无托叶。花序总状、穗状或聚伞状,常合成圆锥花序,向心或更多离心。约200属3000种,广布全球各地。我国有56属。
  盖蹄盖蕨分布于台湾(南投)、云南(新平、双柏、元阳、景东、永德、盈江、贡山等)和西藏东南部(墨脱县南迦巴瓦)。采收和储藏:夏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或山坡岩石缝,海拔1700-2900米。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土生植物,通常中小型,少有大型。根状茎细长横走,或粗长横卧,或粗短斜升至直立,内有网状中柱,外生或多或少的鳞片;鳞片披针形、卵状披针形、卵形、心形,或为狭长披针形及先端毛发状的细线形,全缘或边缘有细齿,棕色或黑色,有时中央棕色边缘黑色,细胞狭长,孔细密,不透明,基部着生或近中部盾状着生;叶簇生、近生或远生。
  叶子形态
  叶柄上面有1-2条纵沟,下面圆,基部有时加厚变尖削呈纺锤形,通常或多或少有类似根状茎上的鳞片,向上鳞片稀疏或变光滑,或同时生有单细胞灰色短毛或单行细胞淡棕色节状长柔毛,罕见幼嫩时密生具长柄的心形鳞片,老时鳞片脱落而柄宿存向下倒伏呈糙毛状;基部内有2条扁平维管束,向上会合成V字形。叶片通常草质或纸质,罕为革质,一至三回羽状,顶部羽裂渐尖或奇数羽状,有时呈近奇数羽状的过渡形态,即顶生羽片与侧生羽片近同形,常与其下侧较短小的无柄贴生羽片合生,罕为三出复叶或披针形单叶,无毛或叶轴、各回羽轴、中肋及叶脉乃至脉间或多或少有单细胞淡灰色短毛、腺毛、单行细胞的淡棕色节状长柔毛或下部2-3(4)行上部1行方形或多角形细胞构成的蠕虫状或粗毛状小鳞片;叶片、羽片全缘或有锯齿,或羽片、小羽片及末回小羽片羽裂;裂片通常有锯齿或缺刻,少有全缘;叶轴、各回羽轴及中肋上面通常有彼此贯通或不相通的纵沟,纵沟两侧有隆起的狭边,有时在裂片主脉基部或羽片、各回小羽片中肋基部有扁平角状或细针状突起;叶脉分离,羽状或近羽状,侧脉单一或分叉,少有联结成三角形或多角形而无内藏小脉的网孔,有时相邻的一至多对小脉先端靠合或联结形成斜方形网孔,并有一条短脉从联结点外行,略呈星毛蕨型。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第8张

八、满江红科
  通常为小型漂浮水生蕨类。根状茎细弱,有明显直立或呈之字形的主干,易折断,绿色,有原始管状中柱,侧枝腋生或腋外生,呈羽状分枝,或假二歧分枝,通常横卧漂浮于水面,或在水浅时或植株生长密集的情况下,则呈莲座状生长,茎则挺立向上。

通常为小型漂浮水生蕨类。根状茎细弱,有明显直立或呈之字形的主干,易折断,绿色,有原始管状中柱,侧枝腋生或腋外生,呈羽状分枝,或假二歧分枝,通常横卧漂浮于水面,或在水浅时或植株生长密集的情况下,则呈莲座状生长,茎则挺立向上,可高出水面3-5厘米。

叶无柄,成两列互生于茎上,覆瓦状排列,每个叶片深裂而分为背腹两部份,在上面的裂片称背裂片,浮在水面上,长圆形或卵状,中部略内凹,上面密被瘤状突起,绿色,肉质,基部肥厚,下表面隆起,形成空腔,叫共生腔,腔内寄生着能固氮的鱼腥藻;腹裂片近似贝壳状,膜质,覆瓦状紧密排列,透明,无色,或近基部处呈粉红色,略增厚,沉于水下,主要起浮载作用,若植物体处于直立生长状态,则腹裂片向背裂片形态转化,具有和背裂片同样的光合作用功能,叶片内的花青素会由于外界温度的影响,会由绿色变为红色或黄色。

孢子果有大小两种,多为双生,少为4个簇生于茎的下面分枝处;大孢子果体积远比小孢子果小,位于小孢子果下面,幼小时被孢子叶所包被,长圆锥形,外面被果壁包裹着,内藏一个大孢子,顶部有帽状物覆盖,成熟时帽脱落,露出被一圈纤毛围着的漏斗状开口,精子经由开口进入受精,漏斗状开口下面的孢子囊体上,围着3-9个无色海绵状所谓浮膘的附属物,浮载着整个孢子囊体漂浮水上等待受精,以及受精后孢子体幼苗阶段的发育;小孢子果体积是大孢子果的4-6倍,呈球形或桃状,顶部有喙状突起,外壁薄而透明,内含多数小孢子囊,小孢子囊球形,有长柄,每个小孢子囊内有64个小孢子,分别着生在5-8个无色透明的泡胶块上,泡胶块表面有因种类不同而有各种形状的附属物,这些附属物帮助泡胶块固定于大孢子囊体上,便于精子进入大孢子囊进行受精;大小孢子均为圆形,三裂缝。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第9张

九、凤仙花科
  凤仙花科(学名:Balsaminaceae),双子叶植物纲凤仙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肉质,下部常生根。单叶,对生或轮生,羽状脉,齿端小尖。花两性,顶生总状或假伞形花序,花瓣5枚,分离,离生,花丝短,扁平,花药2室,子房上位,极短或无花柱,果实为假浆果或多少肉质,种子从开裂的裂爿中弹出,无胚乳,染色体基数x=7~10。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及非洲,欧洲、北美洲也有少数物种。科中多种凤仙花色泽美丽可栽培观赏。凤仙花全草入药,有活血止痛、消肿解毒的功效。我国西南部地区是凤仙花属植物的全球五大分布中心之一。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附生或亚灌木,茎通常肉质,直立或平卧,下部节上常生根。单叶,螺旋状排列,对生或轮生,具柄或无柄,无托叶或有时叶柄基具1对托叶状腺体,羽状脉,边缘具圆齿或锯齿,齿端具小尖头,齿基部常具腺状小尖。花两性,雄蕊先熟,两侧对称,常呈180°倒置,排成腋生或近顶生总状或假伞形花序,或无总花梗,束生或单生,萼片3,稀5枚,侧生萼片离生或合生,全缘或具齿,下面倒置的1枚萼片(亦称唇瓣)大,花瓣状,通常呈舟状,漏斗状或囊状,基部渐狭或急收缩成具蜜腺的距;距短或细长,直,内弯或拳卷,顶端肿胀,急尖或稀2裂,稀无距;花瓣5枚,分离,位于背面的1枚花瓣(即旗瓣)离生,小或大,扁平或兜状,背面常有鸡冠状突起,下面的侧生花瓣成对合生成2裂的翼瓣,基部裂片小于上部的裂片,雄蕊5枚,与花瓣互生,花丝短,扁平,内侧具鳞片状附属物,在雌蕊上部连合或贴生,环绕子房和柱头,在柱头成熟前脱落;花药2室,缝裂或孔裂;雌蕊由4或5心皮组成;子房上位,4或5室,每室具2至多数倒生胚珠;花柱1,极短或无花柱,柱头1-5。果实为假浆果或多少肉质,4-5裂爿片弹裂的蒴果。种子从开裂的裂爿中弹出,无胚乳,种皮光滑或具小瘤状突起。染色体基数x=7~10。
  观赏价值
  该科中的多种凤仙花色泽美丽、鲜艳,可栽培观赏。常见的有凤仙花,又名指甲花(见彩图),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现世界各地都有栽培。花色多变,园艺品种很多。清初赵学敏的《凤仙谱》记载中国有200多个凤仙花品种。凤仙花喜炎热,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潮湿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当浇水则可延长花期。原产东非的玻璃翠茎肉质翠绿,透亮;花色鲜艳、美丽,扦插易活,是华北各省区常见的观赏植物。

即将消失的世界十大濒危植物科 第10张

十、秋海棠科
  秋海棠科,双子叶植物,有5属,920种。大多数分布在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多年生肉质草本,稀为亚灌木。茎直立,匍匐状稀攀援状或仅具根状茎、球茎或块茎。单叶互生,偶为复叶,边缘具齿或分裂极稀全缘,通常基部偏斜,两侧不相等;具长柄;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偶异株,通常组成聚伞花序;花被片花瓣状;雄花被片2-4(-10),离生极稀合生,雄蕊多数,花丝离生或基部合生;花药2室,药隔变化较大;雌花被片2-5(-6-10),离生,稀合生;雌蕊由2-5(-7)枚心皮形成;子房下位稀半下位,1室,具3个侧膜胎座或2-3-4(-5-7)室,而具中轴胎座,每室胎座有1-2裂片,裂片通常不分枝,偶尔分枝,花柱离生或基部合生;柱头呈螺旋状、头状、肾状以及U字形,并带刺状乳头。蒴果,有时呈浆果状,通常具不等大3翅稀近等大,少数种无翅而带棱;种子极多数。
  分布于大多数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有一大部分的品种原产于美洲。希勒布兰迪亚氏属是夏威夷特有的品种。
  已栽培出秋海棠属的许多品种和杂交种以供观赏;除此以外该科少有经济价值。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秋海棠科分入堇菜目,分为三属;最新的APG分类法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将秋海棠科列入葫芦目,并将生长在新几内亚的Symbegonia属和秋海棠属合并。
  秋海棠科几乎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因此种类尚不只这些。有许多种类被栽培作为观赏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