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星座知识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哈尼族蘑菇房 具有民族传统的特色建筑

民族文化 阅读(3.19W)

哈尼族文化最有特色的就是蘑菇房,造型奇异,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房子主要以土石混合,堆砌成墙壁,具有福建土楼的特色,以干草为顶,这样可以起到东暖夏凉的效果。

蘑菇房不仅构造简单,而且很具有特色,引人注目。那么,大家就随小编走进哈尼族看看蘑菇房吧。

具有民族传统的特色建筑,哈尼族蘑菇房

村寨一般为三四十户,多至数百户。村寨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周围绿竹青翠,棕樟挺拔,间以桃树梨树,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离村寨不远有清澈酣凉的泉水井。一栋栋哈尼族住房结合地形沿坡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朴实多变的景象。

相传远古时,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门劳作很不方便。后来他们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客人来到,热情的主人就会请你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趁着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样有枝有节有根的歌声,并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

蘑菇房造型美观,别具一格。冬暖夏凉,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为三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一个核心的家庭的一幢完整的磨菇房,包括正房、左右厢房、庭院和围墙等数个建筑单元,家中配有脚碓、石磨、水缸、织机、蓝靛染缸、犁、耙、刀、斧、锄、箩和火塘等生产生活设施,满足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单位的家庭的诸多需求。若干家庭的磨菇房逐次排列,就推演成为一个哈尼族山寨的磨菇房群落。

具有民族传统的特色建筑,哈尼族蘑菇房 第2张

一个村落能够发展到多少磨菇房,取决于该村落拥有的森林和土地面积。哈尼族村落多为由几十幢磨菇房组成的小型村寨。而在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森林繁盛、地势开阔的区域,则可开垦出数千为乃至数万亩梯田,能承载相当数量的人口,就会哺育出一些中型村落。

其村落景观,在云山雾海的烘托下,呈现出一种灵气飞扬、高洁飘逸的氛围。磨菇房建筑本身并不是很高大,但因很多村落的村桠地势比较陡峭,所以,云雾深处的磨菇房,无论是侧视还是仰视,给人的视觉感受都异常高耸、威严和神秘。

磨菇房集干栏式建筑、土掌房建筑和封火楼建筑的特点于一身,底层关养牲畜、堆放杂物,二层住人。这种格局是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正房一侧和厢房顶部建成平顶式,是吸纳了土掌房建筑的优势,符合山区稻作民族晾晒谷物的实际需要。屋顶采用草顶和平顶相互迭加的形式,则是风火楼建筑的屋顶风格,有利于防火和防雨。

有史以来,哈尼人迁徙到哪里,蘑菇房就盖到哪里,遍布哈尼山乡,经长期的发展与改进,现在的蘑菇房既有传统特色又日臻完善,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壮景。

哈尼族的住房为土墙或土坯墙,住房结构拟似磨菇,房屋布局一般分左中右三格,有的以靠右一格打石灰平顶,备以晒物,另两格铺马背形草顶。屋内中间一格为堂屋,左右两格为卧室。有的堂屋起地楼,上置一个终年不灭的火塘,火塘上空悬一木制或竹制的烘烤架;专供烘烤稻谷或放置易潮物品。

“床边一个火塘,桌上一碗豆豉”,是哈尼族最富特点的生活习俗。磨菇房,是居住在红河水系龙岔河畔哈尼族的居所。为土木结构、四斜而草顶与土面平定混合的民居。作为一种土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因受风雨浸润和剥蚀,单体磨菇房这种建筑样式在哀牢山传承的时间,与哈尼族在该区生息繁衍的历史一样久远。很多哈尼族寨子保留有使用年限超过百年的连片的磨菇房建筑,显得异常古朴和沧桑,成了负载有丰富文化信息的建筑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