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星座知识馆>传统文化>民间故事>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

民间故事 阅读(2.66W)

说到断案高手,大家的脑海里或许会浮现出福尔摩斯、波洛等文学作品中大名鼎鼎的神探,也可能想起动画作品里的金田一和柯南,更可能会想到现实中破案如神的刑侦专家如李昌钰博士等;而在我国数千年来的历史上,也不乏在迷雾重重的疑案之中能够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最终成功查明真相的破案专家,今天的民间故事就为你介绍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计策独到赵广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人,一代名臣。执法不避权贵,生活的年代大致在汉昭帝后期及汉宣帝前期(公元前73年前后)。《汉书》说:“广汉为人强力,天性慧于孝职。”他嫉恶如仇,以强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处置豪门权贵,深受百姓爱戴。

赵广汉一身正气,不畏权势,他在果断和严厉的办案同时,也很注意谋略,因为越是棘手的大案越需谨慎,处理时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公元前73年,赵广汉被调往颍川郡担任太守的经历就是一例。

初到颍川任上,赵广汉就开始着手调查研究,果然发现不少问题。当地,豪族大姓通婚姻,势力交结庞大;官员也有与地方上富豪结为朋党的,社会乌烟瘴气。恶名昭着的原氏、褚氏2大家族更是结为姻亲,蓄养门客,横行乡里,胡作非为。

这些豪门大族在汉武帝时代已出现,他们通过大量兼并土地来使家族得以发展,而这些地方势力的扩张必将影响到国家的兵役和税赋。几个月内,赵广汉经过明察暗访,已搞清了本郡豪门大族的基本情况,擒贼先擒王,他把原氏、褚氏2大家族中作恶的头领抓了起来,在公布了他们行盗全贼、为害一方的罪状后,立即斩首。

而在办理原、褚大案的同时,赵广汉也在着手准备解决富豪、官吏拉帮结派的问题,这些人利用自己的影响,互立山头,广养门客,各自形成了一股股势力,既互相倾轧,又联手对抗,不但败坏风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实施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就显示出赵广汉独到的计谋——他发明了古代的“举报箱”。首先,他叫手下人设置竹筒,类似现代的保密信筒,专门接受告发的信件,这样做方便了知情者的检举揭发。而在收到告发信以后,一经核实,他便立刻依法治罪,同时故意隐去揭发者的姓名,而说成是某某豪门大姓子弟所告发,以便引发他们的内讧。

自此以后,强宗大族的内部果然出现了分裂,并逐渐成为冤家对头,一时奸党散落,社会风气大大好转。由于赵广汉实施了各种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社会上各种消息都能很快地传到他的耳朵里,一些不法分子也因此再不敢顶风作案,因为一旦作案,赵广汉也很快就能把他们抓获。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第2张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宽大教化黄霸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汉族,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黄霸自幼攻读法律之学,少有大志。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扬州刺史、颍川太守等地方官职。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总揽朝纲社稷。

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常将黄霸与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为“龚黄”。黄霸熟稔法律条文,为官勤于观察,待人接物温良谦让,处事议政合乎法度,顺应人心,深得上级信任。

同时,武帝末年地方官吏多以严酷为能,而黄霸独以宽和知名,他崇尚仁政,反对酷刑,机智断案的同时,又注重宽大教化,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他为官朝廷满意,属下悦服,亦深得百姓爱戴。

前汉时期,颖川郡有一家富户,兄弟俩在一起生活,他们的媳妇都怀孕了。兄长的媳妇生了个死胎,但是一直隐瞒着不告诉别人。弟弟的媳妇生了个男孩,兄长媳妇便生了恶念,将孩子强夺过来并声称是自己所生。双方各执一词,一直论争了三年都未能断决。

颖川太守黄霸听闻此事后,就派人把孩子抱到法庭中间,命令她们妯娌俩上去争夺,表示谁能把孩子抢过去,便将孩子判给谁。兄长媳妇争夺时用力很猛,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反观弟弟媳妇,既想把孩子争回来,又恐怕会伤着孩子而不敢使劲儿用力,表情极为悲伤。

看到这里,黄霸顿时明白了其中缘由,于是他斥责兄长媳妇说:“你只想得到儿子,怎么会顾虑到用力争夺会使孩子受到伤害呢?孩子是谁所生,这件事已经非常明白了。”随即把孩子归还给了弟弟媳妇,哑口无言的兄长媳妇只得认罪。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第3张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断案如神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着称。

因为狄仁杰在地方工作出色而勤恳,特别判案方面才能十分突出,在地方上积累了将近20年的断案经验后,上元二年(675年),也被调到中央,当上了大理丞。这个官职品级不高,只是从六品,但地位重要,负责京师案件拘审判断罪,同时也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

狄仁杰刚到大理寺上任的时候,积压的案件已经非常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笔不停批,整整奋战了一年,就把积压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达17000人之多,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在今天看来也堪称神奇。

狄仁杰明察善断,循律准确,拆诉冤狱,颇得时人称赞,一时名声鹊起,后人根据他的这段传奇经历,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更是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经后世文人的艺术创作,成就了狄公的“神探”之名。

狄仁杰巧破断指案
  狄仁杰早年在洛阳任洛州刺史,一次他带人微服私访。途中经过一个松藤交织、群猴嬉闹的山坡,他发现一只猴子在摆弄一只戒指。出于职业敏感,狄仁杰留心察看,在不远处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一具男尸。验尸结果发现:男尸左手四指均被切断,其中一指上留有戴过戒指的痕迹。狄仁杰断定:那只猴子弄的戒指,必与这具男尸有关。

为查明案情,狄仁杰一行三人沿山路继续前行。不久他们到了洛阳城外,狄仁杰猛然看到路边一家药材店正在加工药材。他看到一名药工正在用锋利的切刀切药,心里一动就走过去,想试用一下切刀,老板董掌柜立刻说:“别动它!一不小心,就会把手指切断的!”狄仁杰一惊,直觉告诉他,这切刀可能刚刚切断过指头,很可能与男尸的断指有关。

于是狄仁杰就在药店附近展开调查,逐渐使案情大白:原来,一位在东都卖艺的女艺人,被从长安来的后生贾公子爱上了。她要求贾公子断去小指一截,以表真情。正在两人谈情之时,恰恰药店老板董掌柜的公子经过这里。董公子也看上了这位女艺人,便上去调戏纠缠,贾公子见状,怒打董公子一顿,两人从此成了死对头。

几天以后,贾某来到药店,请董掌柜为他断去一截小指,以表达对女艺人的忠心。这时恰巧被董公子撞见,出于报复。他抓起药杵从背后猛击贾公子头部。不想,一下子竟把贾公子打死了。董掌柜在惊慌之中,一刀下去切断了贾公子的四个手指。他们父子为了掩盖罪行,连夜抛尸山洞中,抛尸中,贾公子所戴的戒指掉到地上,被玩耍的猴子拾到。

最后,黄公子在人证物证面前认罪伏法,被斩首示众。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第4张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专职法官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长期在司法任上,可以说是一位“专职法官”。

徐有功是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他长期担任地位低微、难有作为的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他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他却能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也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

尽管如此,徐有功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他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史书上称赞他“为政宽仁,不行杖罚”。

徐有功在蒲州任司法参军期间,当地百姓和官吏都称他为“徐无杖”。所谓“徐无杖”,就是徐有功在审判一切案犯时,都“力求宽仁,从不轻易动用刑讯,也不轻易判人笞杖刑”,而用传统的仁义道德去教育启迪案犯悔悟自新。

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永昌元年(689年)受其父越王李贞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诛,都尉颜余庆因与李冲有交往,被人诬告与李冲有所预谋,武后命来俊臣审问,加颜余庆以反叛罪。

在朝廷上议论这一案件时,主管官员认为颜余庆仅为支党,依法当判流刑。武后已表示同意,而侍御史魏元忠却说:“颜余庆为李冲讨还债务,快信来往,合谋造反迹象很明显,不应是支党,请处以极刑,并没收全部家产。”

对此,徐有功不同意说:“永昌事件之后所发生的赦免令中曾说,魁首已经伏诛,支党未被发现者饶恕其罪过。颜余庆地赦免令下达后被告发的,应该属于支党。现在以支为首,以生入死,赦而复罪,生而复杀。我以为朝廷处事要取信于民,不当如此,”

武后听了大怒道:“什么叫魁首?”徐有功答说:“魁者,大帅﹔首者,主谋。”武后又问:“颜余庆为什么不是魁首?”徐有功神色自若地回答:“永昌之乱的魁首是虺贞而已,而虺贞早已伏诛,余庆现在才判罪,不是支党是什么?”

武后也只好压下怒气,说:“你再好好想想。”颜余庆因此而免于一死。当时,在场议事的大臣、廷陛之下的卫士、仪仗等共数百人,看到武后发火,都低头缩颈,屏息敛气,唯恐大祸临头,而徐有功气定言详,从容自如,众人无不叹服。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第5张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刚毅清正寇准
  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以甲科进士入仕,先授大理寺评事、知县事,后多次擢升,直至参知政事、同平章事。为官清廉,不拘节微而善谋大事,在地方以民为本,政绩卓着。

寇准辅佐宋太宗、宋真宗两朝,以刚毅清正之风垂范后世,以拯时救世之才报效国家,是一位洞察密机、善断大事的良相,为北宋着名政治家、彪炳青史的名相,因他刚直不阿,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任职开封府时,捕盗抓贼,办案如神,公正廉明,被人誉为“寇青天”。

清水断案
  一日,寇准像往常一样正在县衙处理公务。忽然,有两个人拉拉扯扯、争吵不休地来到大堂告状。其中一个说自己是本地专卖羊肉的屠夫,另一人是自己的远房亲戚,自己辛辛苦苦卖了一年多羊肉,攒了两千铜钱,原准备娶老婆,不料亲戚竟想吞掉这些钱,如今来求老爷评理。

另外一个来告状的人忙不迭地回答,说自己是个砍柴的樵夫,辛辛苦苦卖柴,好不容易才积攒了这么多钱,也说这钱是自己的,是对方要强夺。于是,这卖羊肉的与砍柴的两人又在大堂上争吵起来。寇准明白事情的原委,又拍惊堂木,转向卖肉人问:“你说钱是你的,可有什么证据?”

卖肉人一听,跪在地上又磕头又是作揖,口里说道:“大老爷,我们两人是亲戚,平时吃住都在一起,我每天卖肉的钱都是他替我保管的,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这是实情啊!”砍柴的人也大声申辩说:“他是胡说,他挣的钱怎么可能会让我保管呢?他怎么自己不保管呢,大老爷,别听他的,没有这回事。”

寇准看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他对一个衙役说:“去拿个盆来,里面要盛满清水。”又对另一个衙役说:“你去找个火炉子来。”两个衙役马上奉命,片刻功夫,就把火炉和盛满清水的一个盆弄到了大堂上。众衙役和告状人都很奇怪,猜不透寇准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时只听寇准命令:“把钱袋子里的两千铜钱全部放水中,把水盆放到火炉上。”不一会儿,盆里的水冒出了热气。寇准起身离坐到水盆边看了看,顿时了然,他回到座位上,用劲一拍惊堂木,厉声说道:“这些钱是卖肉的钱,大胆刁民,你拿人家的钱,反说是自己的,该当何罪?”

砍柴人不服,还想狡辩,寇准命令一个衙役把他带到水盆边,让他亲眼观看盆里的铜钱。堂上所有人也都伸长脖子看,只见盆里的水上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花,一股羊膳味也从盆里散发出来。

这时真相已经很明白了,砍柴人也不敢再狡辩,跪在地上浑身哆嗦,不断求饶。最后,为了严肃县风,砍柴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两千铜钱分文不少地归卖肉人。从此寇准机智断案的名声也越传越远了。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第6张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法医鼻祖宋慈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着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宋慈所作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着作,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着作要早350多年。《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它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它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吸法,迎日隔伞验伤以及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都很合乎科学道理。

有一天,他在1个已结案的卷牍中看到一桩自杀的命案,死者是1个庄稼汉,他觉得庄稼汉自杀的案例很少,必有万不得已,非死不可的遭遇,才会走上绝路,而且案卷中并无自杀的详细原因,于是他决定趁案发为时不久,重新加以审理。

他开棺验尸,发现死者腹部的伤口,进刀轻、出刀重,据仵作的说法,案发后,刀子在死者手上,但并非紧握,他更觉得可疑,其中必有曲折。因此他探访了死者的邻居、亲友,终于查出冤情,揭发了一件强掠妇女、杀害无辜的命案真相。

原来地方上有个名叫吴良的官宦之后,仗恃着做过户部尚书的爸爸余荫,贪酒好色,胡作非为,偏巧县知事是他爸爸的门生,而且为官不正,往往使作奸犯科者逍遥法外,百姓早已怨声载道,这给了吴良为非作歹可趁之机。

有一天吴良看到一位姿色出众的少妇,意图染指,打听到原来她是庄稼汉的新婚妻子,助纣为虐的管家就献计悄悄将庄稼汉害死,做成自杀的样子掳走新妇,还拿出一笔银子,在衙门上下大通关节,于是一桩命案就草草了结,吴良不但逍遥法外,还享尽艳福。但宋慈将案子重新整理,拘捕吴良和管家治罪抵命,庄稼汉的冤情,终于平反,赢得当地民众的称赞,轰动一时。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第7张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为民伸冤况钟
  况钟(1383-1442)明代官员。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汉族,靖安(今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宣德五年出任苏州知府,他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大明宣德年间,况钟奉来吴江县调查案件。到吴江县便发现这里县衙和当地的鸿泰客栈发生许多离奇的事件。况钟在居住鸿泰客栈的时候,屡次被刺客行刺。根据刺客所遗留的线索顺藤摸瓜,悬疑贯穿,最终发现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有一个臭名昭着的县令,成天只顾着鱼肉百姓,冷落了自己的夫人莫遇春,这位夫人忍受不了寂寞,终于红杏出墙,与一位商人相好。没有不透风的墙,终于一日被县令发现了夫人与商人的奸情,于是心生歹念想除掉商人。就在危急的时刻,夫人出手相救,帮助商人逃到吴江县,拿着贪官的一笔赃款开了个客栈,从此生意红红火火。

谁想到没过几年,县令因贪得无厌,东窗事发,被降职调任,却没想到世上真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县令被调到吴江县,此时夫人再次与情人相遇,旧情复燃,二人怕再次被发现奸情,于是密谋除掉县令,夫人为了保全自己的身份能继续搜刮民脂,于是就想出了一招“偷梁换柱”。可是到哪里去找和县令相似的人呢?

正在二人一筹莫展之时,天降奇福,他们发现一长相与知县极其相似的穷书生常住自己的客栈,经一打听,这穷书生是外地人士,多年参加科举考试从未考中,虽然书生家境贫寒,但自幼志向远大,立志为官,为百姓谋福。二人大喜,密谋决定找此书生顶替县令。

于是夫人找到穷书生,说自己虽为知县夫人,但经历凄惨,骗得了书生的同情。夫人趁热打铁,说知县突然患了疯病,提出让书生假冒知县,因为朝廷要是知道知县已疯,肯定会派人来接替县令,没准是个更贪的官,百姓的生活仍然会处于水深火热,说服了书生顶替。

但是,真正打动书生的原因其实是,吴江县连年水灾,书生想,如果自己顶替了县令上任,就可以利用知县的身份修堤筑坝,解一方百姓的疾苦,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是这个“假冒知县”的阴谋就在原来的贪官知县上任一个月之后开始了,原来的贪官知县根本没疯,而是一直被关在县府后院的一个小屋里。

但让莫夫人和她的商人情夫没料到的是,况钟来此查案,冒着被刺的风险,锲而不舍地追查,最后一切真相大白,这时莫遇春后悔已经晚了,而穷书生虽然假冒知县,但他本意善良,得到了圣上开恩,既往不咎,考取功名。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第8张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刚正不阿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着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后来海瑞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海瑞惩高官之子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但其实,这“白米”、“黄米”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连一些公子衙内路过,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淳安。驿站官员不知道来者是谁,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五花大绑,吊在树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县海瑞听说后,马上赶到驿站,见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举,顿时义愤填膺。他大喝一声:“住手!”立即命令给驿吏松绑。

胡公子的手下见“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团团围了起来。胡公子趾高气扬,挥着马鞭,说:“你知道大爷是谁吗?”海瑞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指斥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管辖的地方胡作非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见来人竟不买账,就威吓说:“狗官,你瞎了眼!这是胡总督胡大人的公子!”海瑞一听,心中早已有谱。他冷冷一笑,说:“哼,以往大人来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铺张。今天看你们如此行装威盛,如此胡作非为,显然不是什么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

说时迟那时快,海瑞挥手喝令将胡公子捉下,驱逐出境,并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银财物统统充公。事后,海瑞马上给胡宗宪修书一封,一本正经地禀告说:“有人自称胡家公子沿途仗势欺民。海瑞想胡公必无此子,显系假冒。为免其败坏总督清名,我已没收其金银,并将之驱逐出境。”

而虽然这胡公子胡搅蛮缠,但他的父亲胡宗宪是一代抗倭名将,虽备受争议却尚能明辨是非,故而收到信后并不怪罪海瑞。就这样,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夺,保了一方百姓安定。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第9张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正直敢言袁可立
  袁可立(1562年4月25日—1633年11月12日)(明嘉靖四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崇祯六年十月十一日),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任苏州府推官。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为官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着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抗清名将。

明万历二十二年,袁可立在查办涉倭案件时,发现被指为倭寇同党处以极刑者一时竟多达数百人之多,有些案件甚至殃及妇女儿童。于是他不惜得罪一些急于邀功的高官权贵,对案件进行重审,先后使千余名无辜百姓和渔民免遭屠戮而获释。

一次,袁可立奉命巡海琉球(今日美所谓冲绳者,向为中国藩属),有个李姓千总邀袁可立共饮,席间出赠三把倭寇“武士刀”,袁可立审视之,见刀面光洁如玉,十分精美,但谢绝了千总将刀退还。其实,袁可立已凭经验发现这不是倭刀,而是来源于琉球之物。

不数日,海上传来战报,说军队打了胜仗,击毙倭寇数百,擒获20名俘虏和大量物资及船舰,但在审验时却没有战俘的口供,也没有证据,案件一筹莫展,但急于报功的军方要求草草结案将犯人处死,巡按感到棘手,交给推官袁可立查办。

袁可立接手时,有两人已毙死杖下,另外的十八人也被以毒药致哑,即便不哑也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辩冤。袁可立据理力争,上奏朝廷将人犯缓死暂系狱中,他仔细地查验了所有缴获的物品,惊讶地发现自己曾经见过的三把“倭刀”竟然也在其中,又被当作“战利品”上报,顿觉案件大有蹊跷。

于是袁可立马上找来李姓千总对质,但千总死不承认诬良为盗,并一不做二不休,一口咬定说这十八人就是在海上俘获的倭寇。不久,琉球贡使来中国,原已胸有成竹的袁可立请他们过来指认,贡使辨认出这些全都是琉球良民,是一次在海上运输粮食时因风失舵而漂流海上才不幸被官兵捕来冒充倭寇的。

至此真相大白,这十八个琉球国民被无罪释放回到家中。后来,他们为感谢袁可立救命之恩,更在琉球建庙塑像奉祀,敬若神明。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第10张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廉吏第一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成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于成龙任县令时,一天他有事路过邻县,发现2个男子用担架抬着一名女子在前面急急赶路。女子头上戴着发钗,旁边跟随的几个人,不时用手整理女子盖的被子,似乎是怕她着凉。走了一段时间,抬担架的人又进行了交换,并放下担架进行休息。

于成龙觉得蹊跷,就派人去询问,他们回答说是妹妹生病了,要把她送到婆婆家去。走了一会儿,于成龙又派人去查看,发现他们把人抬到一户人家去了。于成龙怀疑这伙人是窃贼,就向当地县令反映,但该县令否认本地发生过盗窃案件。

于成龙心中仍有疑虑,于是他在当地找个旅店住下,派手下人员外出打听,究竟谁家发生了盗窃案件,经过多方查找,终于得知一富户遭到强盗洗劫,富翁遭到炮烙而死,随后于成龙命人将富翁的儿子传唤来,问他家中是否发生了盗窃案,那人亦矢口否认。

对此,于成龙也早有预料:因为当时规定,发生盗窃案件不能侦破,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因此,人们大多因为案件不能侦破而瞒案不报,富翁的儿子之所以否认家中遭盗,极可能是怕说了真话,被官府找麻烦。

面对这一情况,于成龙心生一计,他故意说强盗已经抓到,只是需要核实有关情况,于是那人顾虑全消,一五一十地将家中遭到洗劫,爸爸被炮烙而死的惨案全盘托出。案情已经核实,于成龙又将情况通报当地县令。

既知有案,就要侦办。经过策划,县令派出精干捕役,在于成龙锁定的农舍里进行搜查,当场人赃俱获,一桩抢劫杀人大案被于成龙侦破。那么,于成龙究竟是怎样破获此案的呢?其实也很简单,只是一般人没有留意。

古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一般的良家女子,躺在担架上时是不会让多个男子掩盖被子的,几个男子时不时为女子掩盖被子,不是怕其着凉,而是怕漏出财宝。抬着一个女子而频频换人,多次休息,也证明上面藏着重物,女子本身并不重,那么是什么重物呢?就极有可能是金银财宝。

另外,一般女子得病,应该有女眷迎送,而于成龙派人查看,发现这几个人到达时,却是两个男子来迎接,脸上也没有焦急担忧的表情。可见,他们不是迎接突然发作的病人,而是进行预谋已久的犯罪。

随着调查讯问的进行,案件的原委逐渐显露,完全印证了于成龙的推断,在担架上睡的人的确不是良家女子,而是强盗为掩人耳目,花钱雇来的妓女。案件水落石出后,人们感叹于成龙的断案如神,更佩服他的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