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星座知识馆>传统文化>城市文化>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历史沉淀

城市文化 阅读(1.06W)

据说上海博物馆是一座极具现代化的博物馆,先进的消防设施,先进的自动化文物图书与楼房的自动化管理。那么,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城市文化一起来了解下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吧。

历史沉淀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雍正粉彩福寿橄榄瓶
  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橄榄,故此又称“橄榄瓶”。此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产于雍正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整个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粉彩也称“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摸起来有种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现一种哑光的感觉,但图案更为立体。

历史沉淀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第2张

王羲之《上虞帖》
  王羲之《上虞帖》,又名《夜来腹痛帖》,草书,麻纸墨迹,纵23.5厘米,横26厘米,7行58字,收刻于《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大观帖》等,著录于《宣和书谱》《东图玄览》《墨缘汇观》等,为《宣和书谱》所载《得书》三帖之一。现藏于上海市博物馆。

历史沉淀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第3张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这是一件传世瓷器中造型独具一格的越窑青瓷碗。器形规整,丰满硕大,碗口如一朵盛开的海棠花。青中唐越窑海棠式大碗闪黄,润泽如玉,胎质细腻,釉色匀润。早在唐代,以浙江慈溪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烧造了许多专供帝王享用的贡瓷,这件海棠式碗即是其中的一件精品。

历史沉淀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第4张

子仲姜盘
  这是一件春秋早期用于盥洗的青铜器。它形体较大,整器风格质朴浑厚。盘壁的两侧子仲姜盘有一对宽厚的副耳高耸,其外侧饰有云纹。盘的前后各攀一条曲角形的龙,龙首耸出盘沿,作探视状;龙身躬背曲体似于跃入盘内水中。盘内底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鱼为七条一周,龟、蛙为相间排列,此种饰法极具春秋早期的特色。

历史沉淀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第5张

《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唐代摹本,共有两行15字,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据说上海博物馆是一座极具现代化的博物馆,先进的消防设施,先进的自动化文物图书与楼房的自动化管理。那么,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城市文化一起来了解下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吧。

历史沉淀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第6张

怀素《苦笋帖》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

历史沉淀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第7张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历史沉淀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第8张

孙位高逸图
  画名“孙位高逸图”为宋徽宗赵佶所题,这幅图所描绘的是魏晋时期脍炙人口的竹林七贤的故事,该画作刻画了魏晋士大夫“高逸风度”的共性,又刻画出了他们的个性。现存《高逸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图中只剩四贤。在长卷式的画面上,主体人物四个封建士大夫分别坐于华丽的毡毯上,每人身旁都有一名小童侍候。

历史沉淀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第9张

晋侯稣钟
  晋侯稣钟共16件,其中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收回入藏,其余两件在清理发掘晋侯墓地8号墓时出土。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

历史沉淀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第10张

大克鼎
  大克鼎又称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收藏于上海博物馆。